近总听朋友提起洗牙,有人说洗完牙缝变大,有人说能预防牙周病,各种说法让人拿不定主意。作为一个在口腔护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就来和大家洗牙这件事,把大家关心的问题一次说清楚。
很多人以为洗牙就是为了美白牙齿,其实这是误区。上叫"洁治",重点在"洁"不在"白"。我们牙齿表面和牙龈交界处会堆积牙菌斑,时间长了就会钙化形成牙结石,就像烧水壶里的水垢一样顽固。这些结石用牙刷根本刷不掉,只能靠超声波振动把它震下来。
每天早上刷牙时,要是发现牙齿内侧有黄褐色硬块,或者舌头舔上去感觉粗糙,八成就是牙结石在作怪。这些结石里藏着的细菌会不断刺激牙龈,轻则口臭出血,重则会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。
个误区是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。其实牙缝本来就存在,只是被结石填满了。就像雪地里走路,雪化了才看见坑洼,不是洗牙造成的缝隙,而是原本被结石掩盖的问题暴露了。
第二个误区是"洗牙特别疼"。现在用的大多是超声波洁牙机,操作得当的话只有轻微酸胀感。如果结石堆积,清理到牙龈深处时可能会有些敏感,但这种不适一般一两天就会消失。
第三个误区是"洗牙会把牙齿洗薄"。正规操作的洁牙只会清除牙结石和色素沉积,对牙釉质几乎没有影响。就像清洁工擦玻璃,只会去掉污渍不会损伤玻璃本身。
如果你是咖啡、茶、红酒的重度爱好者,建议每半年做一次洁牙。这些饮品里的色素容易沉积在牙齿表面,时间久了会渗入牙釉质形成顽固色斑。
抽烟人士更要重视。烟草中的焦油会让牙齿表面变得粗糙,更容易附着牙菌斑。临床观察发现,烟民的牙结石形成速度比常人快30%左右。
矫正牙齿的朋友也别忽视。牙套周围容易藏污纳垢,光靠刷牙很难清洁到位。建议矫正期间每3-4个月就要做一次清洁。
刚洗完牙的那几天,要避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。就像手指甲剪太短时碰到热水会敏感一样,去除结石后牙根可能暂时会有些敏感。
建议使用牙膏刷牙,水温控制在30℃左右佳。有个小窍门:刷牙前先把牙膏涂在敏感处,静置2分钟再刷,能增强。
之后的日常护理很关键。推荐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每天少早晚两次刷牙,每次不少于3分钟。别忘了用牙线清理牙缝,这是预防结石再形成的关键。
现在满大街都是洁牙,几十块到上千块的价格都有。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重点看两个资质: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生执业证书。
别被"深层洁牙"、"洁牙"等营销话术迷惑。正规的超声波洁牙通常就足够了,价格在200-400元比较合理。太便宜的可能只是简单抛光,太贵的往往是捆绑了不必要的项目。
洗牙看似简单,其实很考验医生手法。好的洁牙师会注意调节超声波功率,遇到敏感区域会改用手工器械,整个过程既干净又舒适。
牙齿就像身体的守门人,出了问题不仅影响吃饭,还可能引发全身疾病。洗牙是基础的口腔保健,和定期体检是一个道理。与其等牙疼了再治疗,不如平时做好预防。
后提醒大家,网上很多洁牙前后的对比图都是过度美化的。正常洗牙后牙齿会本来颜色,不可能从深黄突然变雪白。保持理性认知,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口腔护理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