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怕疼”“不敢去”。作为口腔治疗中常见的项目之一,拔牙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。今天,我们请到从业15年的口腔外科医生张,用直白的语言解答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。
大多数人拔牙是因为智齿发炎、牙齿龋坏或正畸需要。但具体是否需要拔除,必须由医生判断。比如智齿如果生长位置正常,不影响邻牙,就不一定要拔。张医生遇到过一个患者,听说智齿都要拔,结果检查发现他的智齿长得比大牙还整齐。
另外像松动的牙周病患牙,保留只会加重感染;或者多生牙影响咬合的情况,医生才会建议拔除。记住:能治疗的牙齿尽量不拔,这是基本准则。
现在正规机构都采用“拔牙”技术。打麻药时会有轻微刺痛,和打疫苗的感觉差不多。等麻药起效后,整个过程只会感觉到医生在操作,但不会有疼痛感。
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:上牙的麻醉比下牙更快生效。通常打完麻药3-5分钟就能开始操作,下牙可能需要等10分钟左右。如果过程中有任何不适,举手示意医生即可暂停。
咬棉球30-40分钟就够了,时间太长反而影响凝血。24小时内别刷牙漱口,也别用吸管喝水——这个动作产生的负压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。有个年轻上班族就是拔牙后喝了三天奶茶,结果得了干槽症,不得不重新清创。
前三天可以冰敷消肿,饮食选温凉的粥、面条。千万别学网上那些“用盐水漱口消毒”的偏方,盐水浓度掌握不好反而刺激伤口。
简单来说,难度决定价格。一颗已经松动的乳牙,可能200元就能解决;但完全埋在骨头里的阻生智齿,可能需要2000-3000元。价格包含术前检查、麻醉、手术耗材和术后用药等。
有些机构用吸引顾客,但可能不包含拍片费用,或者术后开一堆高价药。建议提前确认收费明细,正规医院都会明码标价。
高血压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160/100mmHg以下;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要低于8.8mmol/L;女性好避开生理期。曾经有位孕妇因为智齿发炎来就诊,孕中期相对期也只能做应急处理,不能拔除。
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,需要提前和主治医生沟通。上周就有位老人家自己停药三天来拔牙,结果引发血栓,这种情况必须由心内科和口腔医生联合会诊。
拔牙本质上是个小手术,选对医生和机构很重要。建议查看机构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医生是否有《医师资格证书》。现在很多医院都开通了线上,不确定的话可以先拍牙片远程问诊。
后提醒:网上那些“一分钟自测要不要拔牙”的测试都不靠谱,事还是要交给人。牙齿问题越早处理越简单,拖久了可能小问题变大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