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、口气不清新……这些看似小问题,可能暗示你的牙周正在发出求救信号。牙周病被称为口腔健康的“隐形”,初期症状容易被忽视,但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治疗那些事,帮你守护牙龈健康。
牙周病的罪魁祸首是牙菌斑——一层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。如果每天刷牙不,菌斑会逐渐硬化形成牙结石,刺激牙龈发炎。初期表现为牙龈出血(比如咬苹果时出现血丝),中期可能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敏感,发展到重度时,牙齿会像“失去地基的楼房”一样摇晃。
需要注意的是,吸烟、糖尿病、长期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中招。另外,很多人误以为“刷牙流血是因为太用力”,反而减少清洁力度,这反而加速了牙周问题的恶化。
针对不同阶段的牙周问题,牙医会制定个性化方案:
基础治疗: 超声波洁牙(俗称“洗牙”)能去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;龈下刮治则像“深挖树根周围的淤泥”,清除牙龈深处的感染物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现代技术已大大提升舒适度。
药物治疗: 对炎症较重的患者,医生可能局部应用抗菌凝胶或开具口服抗生素。
手术治疗: 仅针对晚期病例,比如牙龈再生术、翻瓣术等,目的是重建受损的牙周组织。不过别担心,90%的患者在前两步就能有效控制病情。
1. 选对工具: 换成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牙缝刷或冲牙器清洁死角,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)比横向猛刷更有效。
2. 定期复查: 治疗后的3-6个月是复发高峰期,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牙周维护。
3. 饮食调整: 少吃黏性甜食,多吃苹果、芹菜等富含纤维的“天然牙刷”食物。
4. 戒烟限酒: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抑制牙龈修复,酒精则容易导致口腔干燥。
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? 是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暴露出来,坚持护理后牙龈会重新贴合牙齿。
“治疗一次就能”? 牙周病是慢性病,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,日常维护比治疗更重要。
“年轻人不会得牙周病”? 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80%有不同程度牙周问题,近年来甚有20多岁患者出现牙龈萎缩。
如果你发现牙龈颜色暗红、刷牙持续出血两周以上,或感觉牙齿“变长了”(其实是牙龈萎缩),建议尽快预约牙周专科检查。医生会通过探诊深度测量、拍片等方式评估病情。记住:花1小时洗牙的钱,可能省下未来数万元的种牙费用。
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道防线,牙周治疗不是“可有可无”的美容项目,而是真正的健康投资。从今天开始,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,你的牙齿会感谢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