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给你的个警告。作为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,牙周病悄悄影响着超八成35岁以上人群,但大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简单说,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染。细菌在牙龈边缘形成牙菌斑,如果不及时清理,会硬化成牙结石,刺激牙龈发炎。早期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出血(牙龈炎),若不干预会发展为牙槽骨的牙周炎,终导致牙齿脱落。
1. 刷牙出血不痛不痒:很多人误以为“上火”,其实是牙龈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2. 口臭反复出现:牙周袋内的细菌会产生特殊异味。
3. 牙龈退缩牙齿变长:这不是自然衰老,而是牙槽骨吸收的表现。
4. 牙齿突然敏感: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。
5. 咬合无力感:牙周组织受损影响牙齿稳固度。
吸烟者患病风险高3倍,烟草会抑制牙龈修复能力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口腔更易滋生细菌。妊娠期激素变化也可能加重牙龈炎症。此外,遗传因素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(如抗抑郁药)也会增加风险。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每次少2分钟。
2. 牙线使用不能省:可以清除牙刷够不到的40%牙菌斑。
3. 定期洗牙:建议每6-12个月清洁一次,尤其是容易长牙结石的人群。
轻度患者通过龈上洁治(洗牙)和日常维护即可控制。中重度需要龈下刮治,配合局部用药。近年出现的激光辅助治疗能更清除病变组织。记住:牙周治疗是持久战,需要每3-6个月复查维护。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
A:洗牙只是清除了本就存在的牙结石,牙龈健康后部分人可能感觉牙缝明显。
Q:治疗能逆转牙槽骨流失吗?
A:通过骨粉移植等手术可部分修复,但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
孕妇建议在孕中期完成牙周检查;正畸患者要特别加强清洁;种植牙人群同样需要预防周围炎。记住: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健康牙齿。
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固定树的土壤。别等到树木摇摇欲坠才想起维护土壤。下次刷牙时多观察2分钟,可能就是拯救牙齿的佳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