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牙齿松动,甚掉牙?而有些人到了六七十岁还能吃坚果?关键差别很可能就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——牙周健康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牙齿的"隐形",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治疗保住你的牙齿。
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反应是"牙刷太硬"或"近上火"。但可能更——这是牙龈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健康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,如果经常红肿出血,很可能已经患上牙龈炎。这时候细菌形成的牙菌斑正在侵蚀你的牙龈,不及时处理就会发展成更麻烦的牙周炎。
有位30岁的设计师就吃过这个亏。长期加班喝咖啡,刷牙草草了事,直到门牙开始晃动才就医。医生告诉他:牙槽骨已经被吸收掉三分之一,再晚半年可能就要种牙了。这样的在门诊并不少见,很多人不知道,牙周炎已经成为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。
阶段:基础治疗。医生会用器械清除牙龈上下的牙结石,这个步骤叫"龈上洁治"和"龈下刮治"。听起来有点吓人?其实现在有超声波设备和舒适化治疗,过程比想象中轻松得多。
第二阶段:手术治疗。针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,可能需要做牙龈翻瓣手术,直接清理深部的感染组织。别担心,这类手术已经很成熟,术后也快。
第三阶段:维护期。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,需要每3-6个月复查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。这个阶段重点培养正确刷牙习惯,学会使用牙缝刷和冲牙器。
误区一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。事实正好相反,牙缝是因为结石长期占据位置,清除后才暴露出来。不洗牙,牙缝会越来越大。
误区二:"治疗一次就能好"。牙周炎是慢性病,需要长期管理。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用药,牙周炎也需要定期维护。
误区三:"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担心"。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近八成存在不同程度牙周问题,年轻人因为饮食和熬夜等问题,发病率也在上升。
预防牙周病其实很简单,关键是坚持: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;学会使用牙线清理牙缝;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。特别提醒吸烟人群,尼古丁会加速牙槽骨吸收,戒烟是省钱的牙周保养法。
如果已经出现牙龈萎缩、口臭、牙齿松动等症状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早期治疗费用可能只要几百元,拖到晚期可能要花上万元做修复。
记住,牙齿不是"老掉牙"才正常。通过科学的牙周治疗和日常护理,完全可以让你的牙齿陪伴你更长时间。毕竟,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用得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