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的颗乳牙萌出时,很多新手父母才发现自己对儿童口腔护理知之甚少。事实上,0-12岁是牙齿发育的关键期,这个阶段的口腔健康会直接影响恒牙质量甚面部发育。作为从业10年的儿童口腔保健顾问,我想用直白的语言分享几个实用建议。
不少家长认为"乳牙反正要换,坏了也不用治",这个误区可能让孩子付出代价。乳牙要使用6-10年,期间承担着咀嚼、发音、引导恒牙生长等重要功能。临床数据显示,乳牙龋坏可能导致恒牙发育不良、牙列不齐等问题。建议从颗乳牙萌出就开始清洁,使用婴儿专用指套牙刷或纱布轻柔擦拭。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宝宝1岁前完成口腔检查。早期就诊不仅能发现潜在问题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适应牙科环境。我们会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触摸检查器械,很多小患者把牙椅称为"太空舱",把吸唾管叫做"大象鼻子"。定期3-6个月检查一次,能有效降低治疗时的恐惧感。
控制甜食频率比控制总量更重要。牙齿接触糖分的次数越多,脱矿风险越高。建议将甜食集中在正餐后食用,吃完及时漱口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"健康零食"如葡萄干、果汁的含糖量惊人。另外,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龋的有效手段,建议6-8岁恒磨牙完全萌出后尽快处理。
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发生牙外伤,这时正确的应急处理能拯救牙齿。如果整颗牙脱落,捏住牙冠(不要碰牙根)用生理盐水或牛奶冲洗,30分钟内到院再植高。部分折断的牙齿要保存在湿润环境,切忌自行修剪尖锐断面。建议运动时佩戴定制防护牙托,特别是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孩子。
6岁左右开始替牙期,这时口腔里同时存在乳牙和恒牙。如果乳牙迟迟不掉可能阻碍恒牙萌出,需要评估是否要拔除。有些家长发现新长出的门牙呈锯齿状,这是正常现象——牙齿切端的发育结节会随着使用逐渐磨平。替牙期好选择刷头较小的软毛牙刷,重点清洁后牙区。
很多家长焦虑孩子的牙齿不齐,但过早矫正可能适得其反。通常建议7-8岁进行正畸评估,但多数要等到12岁左右恒牙列基本形成后再干预。只有地包天等影响颌骨发育的情况需要早期治疗(3-5岁)。常规牙齿拥挤可以等换牙完成后,通过现代矫治技术获得理想。
后提醒家长,儿童口腔问题预防大于治疗。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,使用含氟牙膏(3岁以下米粒大小,3-6岁豌豆大小),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,这些简单措施就能避免大多数口腔问题。如果发现牙齿颜色异常、牙龈出血或孩子经常回避咀嚼,建议及时儿童牙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