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起刷牙时突然疼得一激灵,喝口冰水酸得直跺脚——这些可能都是龋齿发出的求救信号。作为口腔科常见的治疗项目,龋齿填充每年帮助上千万人找回健康的咀嚼体验。但很多人直到躺上牙椅还满脑子疑问:到底什么时候该补牙?过程中会疼吗?不同材料该怎么选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。
牙齿表面出现黑线或褐色斑点,就像苹果开始腐烂时出现的霉点。早期可能不痛不痒,但细菌正在牙釉质下层悄悄开挖"地下工程"。等发展到遇冷热敏感、自发疼痛时,往往已经接近牙神经。仪器能检测出肉眼难辨的隐蔽龋坏,这也是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的原因。
浅层龋坏(仅限牙釉质):如同新鞋刚开胶,此时处理简单,一次20分钟就能完成。 中层龋坏(到达牙本质):类似木板受潮发霉,需要清理后填充,约需30-40分钟。 深层龋坏(接近牙髓):好比树根开始腐烂,可能需先垫底保护神经再修补,治疗分次进行。
1. 玻璃:像牙膏一样释放氟,适合儿童乳牙,但强度稍逊 2. 复合树脂:颜色可调与真牙一致,前牙修复 3. 流动树脂:能渗透进微小缝隙,处理窝沟龋佳 4. 银汞合金:坚固耐磨,后牙咬合面常用,但颜色不美观 5. 陶瓷嵌体:定制化程度高,适合大面积缺损修复
躺在牙椅会经历:先用小刷子清理表面→局部麻醉(如需)→用微型钻头去除腐质→酸蚀剂打开牙齿微孔→分层填充光照固化→后抛光调咬合。全程敏感的时刻通常是打麻药,就像被橡皮筋弹了一下的感觉。
两小时内别吃东西,24小时内避免啃硬物。有些患者初期会有轻微酸胀感,就像新鞋需要磨合期。如果出现持续疼痛或填充物脱落,要及时复诊。平时要特别注意牙缝清洁,研究发现邻面龋复发率比咬合面高3倍。
根据缺损大小和材料选择,单颗牙费用通常在200-1500元之间。一般可报销基础材料费用,而美学修复需自费。要警惕两类极端:陷阱可能使用劣质材料,而天价项目未必适合简单龋齿。
含氟牙膏+牙线+定期洗牙的铁三角组合,能预防80%的龋齿问题。特别提醒父母们,儿童六龄齿完全萌出后做窝沟封闭,比事后补牙好得多。成年人的牙颈部也要重点清洁,这里容易堆积菌斑。
牙齿问题从不会自行好转,拖延治疗只会让简单问题复杂化。下次发现牙齿颜色异常或敏感时,建议尽早做个详细检查。记住:及时干预的补牙治疗,不仅能省下后续根管治疗的费用,更能守住原生牙齿这笔宝贵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