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次听到"洗牙"这个词,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拿着小刷子在家刷牙的场景。其实,的洗牙和日常刷牙完全是两回事。作为医美行业从业者,经常被问到:"洗牙真的有必要吗?会不会伤牙齿?"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。
每天刷牙时,总有些角落难以清洁到位。这些残留的细菌会和唾液中的矿物质结合,慢慢形成牙结石。就像烧水壶里的水垢一样,牙结石会牢牢黏在牙齿表面,普通刷牙根本刷不掉。洗牙就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,把这些顽固的牙结石震碎、清除的过程。
有人担心洗牙会让牙齿变松,这完全是个误解。牙齿松动是因为长期堆积的牙结石牙龈,导致牙龈萎缩。洗牙后突然觉得牙齿"变松",其实是去除了原先包裹牙齿的结石,暴露出牙齿真实的健康状态。
口腔医生建议每6-12个月洗一次牙,这和汽车定期保养是一个道理。长期不洗牙的人,牙龈边缘会渐渐出现一条黑线,这就是牙结石在作祟。更的是,这些细菌会引发牙龈炎,导致刷牙出血、口臭,甚造成牙齿松动脱落。
我们遇到过不少患者,明明每天刷牙三次,还是出现了的牙周病。检查发现,他们的牙结石都藏在牙龈深处,这些"隐形"只有通过洗牙才能清除。定期洗牙不仅能预防牙周疾病,还能早期发现蛀牙等问题。
误区一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
洗完牙觉得牙缝变大,其实是原先填满牙缝的牙结石被清除了。就像清理堵塞的下水道,疏通了反而说明之前有问题。
误区二:洗牙会把牙齿洗薄
正规的洗牙操作只会清除牙齿表面的结石和菌斑,对牙釉质几乎没有影响。就像清洁工擦玻璃,不会把玻璃擦薄一样。
误区三:洗完牙会特别敏感
如果洗牙后出现短暂敏感,通常是因为牙结石清除后,原本被包裹的牙根暴露了出来。这种敏感一般1-2周就会自行缓解,使用感牙膏可以加快。
如果你有以下症状,建议尽早预约洗牙: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;牙齿表面有黄色或褐色沉积物;长期有口臭问题;牙龈红肿、退缩。特别是吸烟人群、糖尿病患者、孕妇等,更需要注意口腔清洁。
现在很多口腔机构都舒适化洗牙服务,整个过程大约30-40分钟,基本没有明显痛感。洗完牙后,医生还会根据每个人的牙齿情况,给出个性化的护理建议。
刚洗完牙的1-2天内,建议避免进食过冷、过热、颜色深的食物。可以配合使用牙线或冲牙器,保持牙缝清洁。如果平时刷牙容易出血,可以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。
记住,洗牙不是一劳永逸的。就像房间需要定期打扫一样,牙齿也需要护理。健康的口腔环境,才是自信笑容的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