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刷牙时经常出血的情况?或者总觉得牙齿根部发酸、牙龈红肿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,但很多人对它不够重视,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
我们的牙齿表面每天都会形成一层菌斑,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,这些细菌就会在牙龈边缘堆积。时间一长,细菌产生的会刺激牙龈,导致牙龈发炎、红肿,这就是牙龈炎阶段。如果继续发展,炎症会蔓延到牙齿周围的骨质,造成牙槽骨吸收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牙周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,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以下症状: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出血;牙龈颜色变深红或紫红;牙龈肿胀发亮;口臭加重;牙齿对冷热敏感;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;牙齿松动或移位。如果出现这些情况,建议尽快就医检查。
抽烟人群患牙周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-3倍;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影响牙龈健康;怀孕期间激素变化也会增加发病几率;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,如果父母有的牙周病,子女要格外注意口腔卫生。
每天刷牙两次,每次少2分钟,要特别注意清洁牙龈边缘;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齿邻面;定期洗牙去除牙结石;戒烟限酒;控制血糖;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。记住,预防胜于治疗,简单的日常护理能避免很多麻烦。
早期牙龈炎通过洁牙和正确刷牙可以完全。发展到牙周炎阶段,经过系疗也能控制病情进展,但已经吸收的牙槽骨很难完全再生。重度牙周炎可能需要手术干预。治疗因人而异,关键是要尽早开始治疗,并坚持定期复诊。
基础治疗如洁牙、刮治一般在几百到两千元不等。病例可能需要牙周手术,费用会更高。但比起牙齿脱落后的修复费用,早期治疗要经济得多。不同地区、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会有差异,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"牙齿不掉就不用看"是大的误区,等牙齿松动往往为时已晚;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其实是因为洗掉了原本填满牙缝的牙结石;"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"也不对,健康的牙齿可以伴随终身。正确认识牙周病,才能保护好牙齿。
牙齿健康关系着全身健康,牙周病菌甚可能影响心脑血管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别等到疼痛难忍才就医,那时候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大增加。爱护牙齿,从日常清洁做起,让健康的牙齿陪伴我们更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