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、口腔异味……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疾病发出的警报。很多人以为“牙疼不是病”,直到牙齿松动才匆忙就医,却不知牙周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那些事儿,让你远离“老掉牙”的困扰。
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,像悄悄蔓延的“隐形”。初可能只是刷牙时牙龈出血,容易被误认为“上火”。但随着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,牙龈会逐渐萎缩,牙槽骨被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超八成存在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医的不足。
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尽快预约牙科检查:晨起口腔粘腻感明显;吃苹果或刷牙时牙龈渗血;牙齿根部暴露、对冷热敏感;牙龈颜色暗红且按压疼痛;牙齿出现轻微移位或松动。尤其吸烟、糖尿病患者、孕期女性更需提高警惕,这些群体牙周病进展往往更快。
阶段:基础治疗 通过超声波洁牙(洗牙)清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,配合手工刮治清理牙龈下的菌斑。轻度患者通常1-2次即可完成,过程中可能有轻微酸胀感,但无需麻醉。
第二阶段:手术治疗 针对中重度牙周炎,需进行牙龈翻瓣术,直接清理深部感染组织。现代激光辅助技术能减少创伤,期缩短3-5天。
第三阶段:维护治疗 治疗后每3-6个月需复查,通过牙周维护防止复发。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,牙齿健康也需要长期管理。
误区一: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 牙缝变大是原本被牙结石占据的空间暴露,洗牙后1-2周牙龈重新贴合即可改善。
误区二:“治疗一次就能” 牙周病是慢性病,需要像控制高血压一样长期维护,定期清洁比突击治疗更重要。
误区三:“年纪大了才会牙周炎” 临床发现20多岁患者逐年增加,长期熬夜、压力大、口腔清洁不到位都会加速病情。
选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,巴氏刷牙法坚持3分钟;饭后用冲牙器清洁食物残渣;每年少一次洁牙;戒烟限酒减少牙龈刺激。记住:再贵的牙膏也替代不了正确刷牙方法。
牙齿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伙伴,别等到咀嚼无力时才想起呵护它。如果你已经出现牙周问题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,越早干预,治疗越简单,花费越少。健康牙龈,才是笑容美的装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