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饭时口腔刺痛、刷牙发现舌头长白斑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……这些可能都是口腔黏膜病在“作怪”。作为长期困扰成年人的高发问题,口腔黏膜病虽不致命,却会显著降低生活质量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讲清楚这种容易被忽视的“小毛病”。
健康的口腔黏膜应该呈粉红色、湿润光滑。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就要警惕了:黏膜变白/变红、出现网状条纹、长期不愈的溃疡、莫名灼痛感。临床上接诊多的三类患者分别是:反复口腔溃疡的上班族、更年期后黏膜干燥的中老年女性、长期吸烟黏膜白斑的中年男性。
1. 免疫力下降时,单纯疱疹病毒等微生物会趁虚而入;
2. 戴假牙摩擦、牙齿残根刺激等物理损伤;
3. 辣椒、酒精、槟榔等化学刺激物长期接触;
4. 贫血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;
5. 部分药物副作用引发的黏膜病变。
口腔科医生会通过“问诊三连”锁定病因:症状持续多久?是否有加重诱因?伴随其他身体异常吗?必要时会进行黏膜刮片检查或活检。特别注意:持续两周以上的溃疡、扩大的白斑、伴随出血的病变必须及时就医,这些可能是癌前病变信号。
1. 改用软毛牙刷,避免牙膏含十二烷基硫酸钠成分;
2. 溃疡期用淡盐水或医用漱口水护理,忌用白酒漱口;
3. 多吃猕猴桃、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,少吃超50℃的热食。
现代医学对不同类型的黏膜病有针对性方案:激光治疗用于去除病损组织,局部激素药膏控制免疫反应,光动力疗法处理癌前病变。特别提醒:网红“溃疡神药”多数含麻醉成分,治标不治本还可能延误病情。
建议每年做一次口腔黏膜筛查,尤其是40岁以上吸烟人群。保持睡眠充足比吃维生素更有效,情绪压力大的时候可练习舌尖抵上颚的放松动作。记住: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镜子,长期不愈的黏膜问题可能是身体在发出预警。
后要强调,网传的“大蒜擦溃疡”“蜂蜜治白斑”等方法缺乏医学依据。当口腔出现异常变化时,明智的选择是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