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可能对口腔黏膜病不太了解,但当你发现嘴里有溃疡、白斑或者疼痛难忍时,很可能就是口腔黏膜出现了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却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症。
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各类疾病的总称。简单来说,就是覆盖在我们口腔内壁的那层"皮肤"出了问题。这层黏膜保护着我们的口腔组织,一旦出现问题,吃饭、说话都可能受影响。
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、口腔白斑、扁平苔藓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等。这些疾病有的会反复发作,有的存在癌变风险,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。
如果你发现口腔内有以下症状,就要警惕可能是黏膜病:
1. 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,创面呈圆形或椭圆形,周边红肿
2.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或条纹,无法擦除
3. 黏膜感觉灼热、疼痛或麻木
4. 口腔黏膜变得干燥、起皱或有烧灼感
5. 不明原因的牙龈出血或黏膜出血
导致口腔黏膜病的原因很多,主要包括:
免疫力下降时,病毒、细菌容易趁虚而入;长期吸烟喝酒会刺激黏膜;维生素B族缺乏也会影响黏膜健康;精神压力大、作息不规律同样可能诱发黏膜病变。
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年轻人中常见的口腔扁平苔藓,医学界认为与精神因素、内分泌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。
不同类型的口腔黏膜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:
对于一般的复发性口腔溃疡,可以使用含漱液、局部涂抹药物来缓解症状。疼痛明显的可以用表面麻醉剂。如果溃疡长期不愈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口腔白斑等癌前病变则需要更加重视。医生可能会建议局部用药、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,同时要定期复查。戒烟戒酒、改善口腔卫生都是辅助治疗的重要环节。
特别提醒:千万不要自行购买药物长期使用,有些含激素的药物可能掩盖病情,延误佳治疗时机。
预防口腔黏膜病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保持口腔卫生,每天刷牙2-3次,使用牙线清洁牙缝;均衡饮食,多吃新鲜蔬果,维生素摄入;规律作息,充足睡眠;戒烟限酒,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;定期口腔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对于已经确诊的口腔黏膜病患者,建议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。特别是有家族史或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,更要提高警惕。
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部分,关注口腔黏膜的变化,及时就医,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口腔健康。如果发现口腔内有异常表现,建议尽早就诊的口腔黏膜病专科医生。